在这个政策指导下,2016年全国粗钢产量为8.08亿吨,相对于2015年全国粗钢产量的8.04亿吨,同比仅增1.2%,但钢材价格在连续多年下降后,2016年止跌回升。钢材综合价格指数由去年初的56.37点上涨到99.51点,上涨43.14点,涨幅76.5%。去年,重点统计钢铁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.8万亿元,同比下降1.8%;累计盈利303.78亿元,上年同期为亏损779.38亿元,利润增长超过1000亿元。种种指标显示,钢铁行业已在供给侧改革下快速走出了行业发展的底部。
今年初,对地条钢的清理则进一步强化了钢铁去产能的节奏。地条钢不但产能巨大,而且本身存在大量的违建和证照不齐全的问题,清理难度较为容易,仅上半年就去化了1.5亿吨左右的地条钢产能,这进一步提高了行业的景气度。
近期,去产能政策还在加码。除了可以预期的年底京津冀地区“2+26”城大气污染治理的硬约束,近来山东地区、河北地区纷纷出台了极严厉的针对冬季的限产措施,强硬的去产能命令甚至触发了下半年钢铁行业严重供不应求的预期,加速了钢铁期货现货的上涨。
本次钢铁行业景气度底部回升的意义并不仅限于行业本身。从近年来的钢铁去产能路径可以看到,政府对供给侧改革的决心和力度都是空前的,方式也越来越刚性。因此,对更多潜在的供给侧改革及其带来的影响,需要更加的关注和重视。此外,供给侧改革会通过价格传导机制产生连锁反应。如果大量工业品在供给侧改革下产生价格上涨,最终必然传导到下游消费品,由此带来更多的下游消费品的投资机会。